商学院(新)
硕士点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硕士点介绍 >> 正文
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MPAcc)
发布时间:2023-11-1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125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终身学习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2.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熟悉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规则、通晓跨国经营管理,熟悉本学科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应对多变商业环境的管理潜能与素质。

4.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本专业方向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其前置学历所学专业与本专业方向一致或密切相关。

招生方向: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三、学制

基准学制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6 年。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必须达到规定学分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总学分不得低于 45 学分。具体学分设置如下:

1.必修课。21 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 7 学分和专业必修课14 学分。

2.选修课。16 学分,包括专业限选课程 8 学分和专业方向任选课8 学分。

3.专业实践课。8 学分,包括行业社会实践 5 学分、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2学分、MPAcc 大讲堂 1 学分。

4.同等学力或非会计类专业报考学生补修课程要求:

1)同等学力和非会计类专业学生(指非会计、财务、审计专业),在入学后必须补修财务管理、基础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西方经济学四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经考试合格,其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和撰写。

2)有下列情形并能提供有效合法证据的,可申请免修相应课程:j

大学本科阶段辅修会计学专业,并取得会计学专业双学位证书,可免修上述四门课程。

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成绩通知单(60 分及以上)或全科合格证书,根据合格的科目免试相对应的课程。

五、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实行全脱产学习方式。

2.重视和加强课程思政、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成立专业学位培养导师组。专业学位培养导师组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和实务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现场参观研讨、参与企业咨询、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紧密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本专业实施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及论文指导工作,以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能力。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资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实务专家担任。校内导师是第一导师,对培养质量全程负责。

6.开辟第二课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开展讲座、沙龙等活动,或承担部分课程的部分内容教学,同时鼓励导师与学生以共同完成各级各类项目的形式,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7.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外,还建立若干实践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和第四、五学期安排学生到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观访问、座谈、实习、调研等,了解会计实务,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8.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的最低要求为不少于45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 37 学分,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不低于 8 学分。课程学习采取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行业实践、案例研究与开发、MPAcc 大讲堂。

1. 行业实践

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完成行业实践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行业实践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不少于半年的行业实践。研究生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采用考查方式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5 学分)。不参加行业实践或参加行业实践考核“不及格”的研究生,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具有两年以上财务、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等方式,获得相应学分。

2. 案例研究与开发

重视学生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鼓励专业课采用案例教学。学生每学期必须参与案例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不限于独立或协助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调研形成教学案例、参与企业管理咨询活动形成管理咨询报告、参加学生案例大赛、发表案例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等。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2学分)。

3. MPAcc大讲堂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开展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引领和推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会计专业硕士提供更多与专家学者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综合素质。

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要求,方能开始学位论文撰写工作。未修满规定学分或未达到其他相关要求的研究生,不得申请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论文可以是研究或讨论会计、审计、财务实务问题的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理论结合实务的专题研究报告等,论文类型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 2.5 万字。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西华师范大学会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后,可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的程序和要求按《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实行。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必须达到规定学分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课程体系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总学分不得低于45学分,其中必修课21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4学分;选修不低于16学分、实践课不低于8学分。具体学分分配见下表:

课程类别

课程学分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政治课

2

外国语

3

管理经济学

2

专业必修课

14

选修课

专业限选

8

专业任选

8

补修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课

行业实践

5

案例研究与开发

2

MPAcc大讲堂

1

合计

45

此外,对已录取的同等学力和非会计类专业学生(指非会计、财务、审计专业),在入学后必须补修财务管理、基础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西方经济学四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经考试合格,其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和撰写。

有下列情形并能提供有效合法证据的,可申请免修相应课程:

1.大学本科阶段辅修会计学专业,并取得会计学专业双学位证书,可免修上述四门课程。2.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成绩

通知单60分及以上)或全科合格证书,根据合格的科目免试相对应的课程。

六、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行业实践、案例研究与开发、MPAcc大讲堂。

1.行业实践

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完成行业实践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行业实践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不少于半年的行业实践。研究生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采用考查方式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5学分)。不参加行业实践或参加行业实践考核“不及格”的研究生,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具有两年以上财务、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等方式,获得相应学分。

2.案例研究与开发

重视学生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鼓励专业课采用案例教学。学生每学期必须参与案例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不限于独立或协助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调研形成教学案例、参与企业管理咨询活动形成管理咨询报告、参加学生案例大赛、发表案例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等。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2学分)。

3.MPAcc大讲堂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开展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引领和推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会计专业硕士提供更多与专家学者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综合素质。

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要求,方能开始学位论文撰写工作。未修满规定学分或未达到其他相关要求的研究生,不得申请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论文可以是研究或讨论会计、审计、财务实务问题的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理论结合实务的专题研究报告等,论文类型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5万字。

、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中文名称: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总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紧贴中国企业的制度背景和会计实务,结合国际会计最新发展和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前沿动态,解决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本课程采用专题形式,分为五个专题,分别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专题、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专题、合并财务报表专题、金融工具会计专题、会计理论与实务特点专题。

参考教材:

刘颖裴、余国杰等《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03.

吕春艳,江霞,崔冰,《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8.

陈玲娣、花爱梅、金颖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08.

2.课程中文名称: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总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要求:会计学、财务管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和企业财务管理的实务,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本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模块:基本理论模块(导论、企业估值、资本预算、资本结构、股利分配、营运资金管理)和复杂业务模块(企业并购、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破产重组、财务管理创新专题)。

参考教材:

刘淑莲,《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03.

威廉.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09.

尹晓冰,《公司财务理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10.

汪平,《财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06.

3.课程中文名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A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总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紧贴中国企业组织的实践,并结合国外最新发展动态,解决复杂的管理会计问题。本课程主要采取专题形式,讲述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系统、战略规划与决策、预算管理、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管理会计报告、管理会计前沿专题等内容

参考教材:

刘运国,《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第2版)》/MPAcc精品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0.

郭晓梅,《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2013.2.

胡玉明,《管理会计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

4.课程中文名称:审计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总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紧贴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背景和审计实务,适当兼顾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并结合国际审计准则、我国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前沿热点与动态,解决复杂的审计问题。本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形式,具体涉及三个模块:审计理论(审计基本理论体系、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原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审计实务专题(内部控制审计专题、审计职业判断专题、IT审计专题、IPO审计专题、国家审计专题、内部审计专题)。

参考教材:

陈汉文,《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03.

谢荣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05.

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01.

5.课程中文名称: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英文名称:Business Ethics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总学分:2                      总学时:36

先修课程要求: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商业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伦理与道德风险的治理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商业伦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的会计环境与审计环境,解决复杂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并使学生了解针对伦理与道德风险的综合治理系统。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形式,具体分为三大模块:(1)商业伦理,包括商业伦理概述、商业伦理核心领域、数字化时代商业伦理;(2)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数字时代会计职业道德;(3)伦理与道德风险治理,包括内部治理系统、外部治理系统。

参考教材:

伦纳德·布鲁克斯 保罗·邓恩,《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英文版)(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01.

陈汉文,韩洪灵,《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PAcc精品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07.

张曾莲,《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06.

6.课程中文名称:管理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Economics

总学分:2 总学时:36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

该课程主要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应用于管理决策与实践,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理论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色彩的基础理论课程。其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过程的要素配置、生产成本与收益,在不同市场结构中价格与产量决策、具体的定价实践、政府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管理及长期投资决策等。该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在管理决策过程中理性思考、理性创新的能力。

参考教材:

吴德庆、马月才,《管理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

徐二明,《管理经济学卷》(案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美)H.克雷格.彼得森、W.克里斯.刘易斯,《管理经济学》吴德庆译,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10.

袁志刚等,《管理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课程中文名称:战略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Corporate Strategy and Risk Management

总学分:2                 总学时:36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内部控制,经济法

课程简介:

以公司层面的管理为切入点,介绍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在公司战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公司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和财务战略的相关内容,以及风险管理的实务及具体内容

参考教材:

希特(Michael A.Hitt),《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7

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04.

徐凤菊,《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08

8.课程中文名称:公司治理与财务问题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Topic

总学分:2                      总学时:36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等

课程简介:

帮助学生了解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介绍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方法和手段公司治理模式及内部控制方法等,从基本概念到最新理论与实践都有简要而又综合的阐述,并以案例为引导

参考教材:

刘彦文等,《公司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陈文浩,《公司治理》(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1.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邮编:637000  版权所有 ©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